東莞市旭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
服務熱線:86-769-89014947 0769-88936969
聯系人:溫經理13694912977
郵箱:shenfeng@dgxrkj.com
詳細地址:東莞市石排鎮埔心村商業街65號
網 址 : rb-tea.cn
制程工藝材料類
USB為Universal Series Bus (通用序列總線)的縮寫,是一種串行通訊協議(sereal protocol),它負責實體層和鏈接層的建立。它可以支持慢速的數據傳輸(如鼠標、鍵盤、游戲搖桿等)也支持快速的數字壓縮影音信息。普通的USB2.0版本以下有兩對線,分別用來傳輸數據和提供給接口設備所需的電源線,在2.0版前的標準定義了速度各為12Mbps(Full Speed)及1.5Mbps(Low Speed)的高速和低速兩種電纜線(Cable),各與上游Host(主機)端的Type A連接器與下游Device (裝置)端的Type B連接器組合而成USB線纜組(Cable Assembly)。透過USB集線器(Hub)和計算機內部的根集線器(Root Hub)就可以形成一個星狀網絡,并且隨著集線器的數量增加而使得網絡的規模隨之增大。所以它籍由一種全球通用的連接器取代了傳統的各種外接埠,像是串行端口、游戲接口和并列端口等,USB并且可以允許多達127個接口設備串接到一個外接USB埠上,而不必像現在的串行埠或并列埠一般,一個埠只能接一個接口設備。如圖所示,簡單的說,就是簡化外部接口設備與主機之間的聯接,利用一條傳輸在線并列串接各類接口設備,解決現在主機后面一大堆線亂繞的困境。而且還能夠在不用重新開機或安裝的狀態下,隨時安插各式的接口設備。為了使終端使用者能簡化計算機周邊配備連接與規劃的過程。
USB是一種連接標準,它不需要再重新配置系統就可以使接口設備直接連到計算機,為隨插即用(PnP,hot-swapping)提供了更為寬廣的未來,增加了使用者使用上的方便迅速。目前USB已經可以達到USB4階段,高達40Gbps(High speed)高速傳輸目標,已經超過了IEEE1394-1995規格所定的速度,即使USB仍然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,不過占盡價格與技朮優勢的USB將成為PC總線標準的主流已經是必然的趨勢.
USB的主要特性簡述
l 經濟性:
USB 提供低價位的連接周邊裝置方案,一次最多可以連結多達127個裝置。
l 熱插拔及Plug&Play的功能:
USB自動偵測裝置連接,軟件會自動將其規劃,以供立刻使用。此過程中,不 需要使用者介入。
l 纜線供電:
USB支持多種傳輸速率,可分為低速(Low Speed)1.5Mb/s及高速(Full Speed)12Mb/s。另2.0版USB傳輸速率為480Mb/s,3.0版USB傳輸速率為4980Mb/s;3.1版USB傳輸速率為10G/Mbps;即將在年底商用的USB4傳輸速率更是達到恐怖的40G/Mbps;版本的其中,前者使得低速/低價裝置之使用成為可能。此乃因為纜線可被設計為不需要遮蔽因而價格降低。周邊裝置可直接由纜線供電。后者可提供5.0VDC的電力。視集線器連接器埠而定,USB2.0系列及以下版本電流的范圍是100mA-500mA;而USB 3.0提供了5V/0.9A電源。但人們任然希望更強的供電能力,于是USB 3.1(SuperSpeed+)將供電的最高允許標準提高到了20V/5A,供電100W。
l 免除系統資源需求:
與ISA、EISA和PCI裝置不同的是,USB裝置不需要記意體或輸出入地址空間(DMA)以及IRQ線。
l 錯誤偵測與復原:
USB交易包含錯誤偵測機制以確保數據的正確傳遞。當錯誤發生時,交易將被重試。
l 節省能源:
若是經過3ms總線沒有動作,USB裝置會自動進入省電狀態。此時,裝置所消耗的電流不超過500uA。
l 支持四種傳輸:
USB定義四種傳輸形態以支持各種不同裝置的需求。這四種形態包括(巨量、實時、中斷及控制傳輸)。
備注:
ISA: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工業標準結構
EISA: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工業標準延伸架構
PCI: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外部組件互連
DMA: Direct Memory Access 直接內存存取
IRQ: Interrupt Request 中斷要求
USB的接口成長歷程
USB規范的不斷更新,從通訊速率到接口形式都有顯著變化,從下表可以看出通訊速率成倍的增加,目前最快的理論數據通信速率USB4和雷電接口相容達到了40Gbit/s,接口形式也從少到多,最后歸一到Type-C一種,符合當前人們對高速率通信和大充電的需求
1 USB1.X時代
在USB 1.0時期,大多設備沒有預留USB口,操作系統支持也不夠,USB文件觀念過于抽象,導致USB技術普及非常困難。在USB 1.1時期,USB通訊速率提高,并且windows98操作系統中內置了USB接口模塊,USB才受到了外設廠家的普遍青睞。
2 USB2.X時代
2000年8月,正式公布USB 2.0標準。在USB 2.0規格中,最重要的是增加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480 Mbps,屬于半雙工通信,現在仍然廣泛使用。
USB 2.0將其帶入了輝煌時期,在主機端,個人電腦幾乎都支持USB,在設備端,使用USB接口的設備與日俱增,例如數碼相機、掃描儀、打印機、鼠標、鍵盤等。其最大優勢在于“熱插拔 ”、“攜帶方便”、“標準統一”、“可連接多個設備”,并逐步淘汰了PC機的并口和其他老舊接口。
在USB 2.0時期,增加了USB的補充協議,OTG(On-The-Go),USB接口增加了ID引腳,作為主機和從機的判斷依據。OTG主要應用于各種不同的設備或者移動設備間的聯接,進行數據交換,比如PAD、手機、消費類設備等無主機的情況下通信。
3 USB3.X時代
USB3.0,就是新一代的USB接口,特點是傳輸速率非常快,理論上能達到5Gbps,全面超越IEEE 1394和eSATA,增加了更多并行的物理總線,實現全雙工通信。
在USB3.1以后基本上使用了Type-C接口,通信速率也是成倍增加,Type-C的24個可定義針腳遠超USB-A與USB-B。
4 USB4.X未來時代
USB-IF聯盟已經發布了USB4.0的協議標準,按照協議標準,USB4.0最高速率可以達到40Gbps,采用USB-C接口(具體引腳功能還在制定中),屆時USB接口可以支持PCIE的設備,屆時USB接口可以直接外接顯卡,體驗超高清視頻畫面。
USB更新接口最讓人期待的變化-PD充電
在USB 2.0時代,可提供5V@500mA=2.5W的電力,而USB-IF協會旗下Battery Charging工作小組開始推動以USB/miniUSB/microUSB連接線做為行動裝置電池供電器的充電規范。包括2007年Battery Charging(BC) v1.0規范,與2009年BC v1.1規范;2008年USB 3.0規范推出后,可提供5V@900mA=4.5W的電力,雖然USB 3.0提供了5V/0.9A電源。但人們任然希望更強的供電能力,于是USB 3.1(SuperSpeed+)將供電的最高允許標準提高到了20V/5A,供電100W。
無論是USB 2.0的2.5W、USB 3.0的4.5W或BC 1.2的7.5W,這些過去伴隨在USB匯流排的充電/供電規格,雖可符合像是手機、MP3的充電需求,但往往需要耗費很多時間才能充飽電;即便是BC 1.2規范上,僅7.5W的供充電功率,光對一般智慧手機充電就要耗費數十分到數小時不等,對稍大尺寸的平板甚至筆電裝置,要做充電/供電根本辦不到。
于是USB-IF另外成立了電力傳輸(Power Delivery)工作小組,著手進行藉由USB匯流排提供更大功率充電/供電電流的雄心。2012年7月首度公布USB Power Delivery(PD) 1.0規范,透過5種供電設定級別(Profile 1~5),最高達100瓦的電力傳輸量,以及供電端(Source)與接電端(Sink)可以互向的雙向式的電源供應特性,讓各種裝置均能透過單獨一條USB線纜滿足供電需求,縮短裝置充電時間并優化行動應用的便利性。同時能夠跟既有USB 3.0/2.0、BC 1.2/1.1/1.0充電規范相容。
USB Power Delivery技術與架構詳解
USB Power Delivery (USB PD)在充電/供電規格上,制定了最基本的Profile 1 (提供5V@2A, 10W供電,適用于手機、數位相機等可攜裝置)、Profile 2 (提供5V@2A、12V@1.5A, 10~18W供電,適用于平板電腦、外接儲存裝置)、Profile 3 (提供5V@2A、12V@3A, 10~36W供電,適用于Ultrabook、變形平板等裝置)、Profile 4 (提供5V@2A、12/20V@3A, 10~60W供電,這是microUSB能支援的最大供電規格,適用于一般高效能筆電、AIO電腦),以及最高級別Profile 5 (提供5V@2A、12/20V@5A, 10~100W供電,用于標準A/B與Type-C連接頭,可接液晶顯示器、平面電視)。
USB PD架構上定義了供電端(Provider)與受電端(Consumer),兩端各自有數據溝通以及提供額外電力的IC晶片(SuperSpeed InterChip;SSIC),并利用23.2MHz的VBUS收發載頻,以300kbps傳輸速度來傳遞Frequency Shift Keying(FSK)信號,并決定實際發送的電壓值與電流值;而在8月新公布的USB PD 2.0規格,則首度支援新型態的無方向性Type-C連接頭,并改采藉由CC匯流排進行雙向溝通并決定發送電壓/電流值。
支援USD PD的連接頭,則在傳統USB連接頭圖案左邊加了SS字母,而同時支援USB 3.1與PD 2.0的USB連接頭,還在右上方多加了一個10的字母,代表著具備10Gbps的高傳輸速率。以USB PD Standard-A連接器為例,在板端的USB PD Standard-A插座內增加了PD Detect腳位,利用USB接頭與插座之間的偵測腳位接觸與否,來判斷所連接的纜線是否支援USB PD規格。
USB PD Standard-B連接器,則透過 USB PD Standard-B插座內的ID腳位,來判斷所連接的纜線是否支援USB PD規格。同時依據內置電容位置,來判斷承受3A電流或5A電流負載。
USB PD的應用與市場動態
傳統的使用情境,主機多半作為供電端,提供電力給連接的螢幕顯示器(或螢幕自己獨立接電源)、筆電或硬碟;手機和硬碟作為受電端,可吃主機或筆電的電。透過USB纜線供電給一部設計功率65瓦的筆記型電腦,并可再與另一臺螢幕相連作為延伸桌面顯示。當顯示器、筆電與平板都支援USB PD時,顯示器、筆電與平板可是供電端也可以當受電端。當筆電、平板電力不足或沒帶電源供應器時,可透過螢幕來供電;當螢幕需要電力時,也可透過主機、筆電或平板進行供電。這兩者也可以在其他裝置像是手機、外接硬碟等需要電力時,透過USB Hub的連接來傳送電力,或者反過來透過Hub傳送電力給筆電、平板,同時仍可進行資料傳輸。
這樣雙向性的靈活串接運用,只要在產品供電端與受電端增加USB PD數據溝通IC,隨插即充的夢想即可實現。USB PD技術根基于既有低價且已大量普及的USB 介面與纜線,未來在各種USB PD產品應用想必可以加速普及,自然也成為各廠家在未來所期待的USB最值得推崇的技術應用。
就市場面來看,除了英特爾(Intel)為USB PD的主要技術推手,不乏大家熟知的Weltrend偉詮、VIA威鋒、Richtek立锜、Leadtrend通嘉、NXP恩智浦、Cypress賽普拉斯,慧能泰等芯片原廠等,特別是大家熟知的國內PD芯片領導者品牌深圳慧能泰PD產品支持18W到100W的功率范圍,也支持雙口和多口的智能分配功率應用,是PD電源市場極具競爭力的選擇。隨著USB PD快充及高通QC4+快充的普及,目前市面上已有多款設備支持了USB PD快充,甚至不少手機已經率先支持了USB PD3.0(PPS)協議,用戶群數量也在不斷增加,整個USB PD快充生態已經具備一定規模,市場前景一片火熱。從數據中也可以看到,目前已經有10多款芯片取得協會的USB PD3.0(PPS)認證(認證中、開發中的不計),可見各原廠對市場風向的把控是非常精準的;同時隨著這些認證芯片的投產及應用,相信過不了多長時間 ,市面的上的充電器、車充、移動電源將迎來一輪的大規模更新換代。
手機站 |
聯系人:溫經理13694912977
電 話:86-769-89014947 0769-88936969
郵 箱:shenfeng@dgxrkj.com
地 址:東莞市石排鎮埔心村商業街65號
網 址 : rb-tea.cn